旅行团
呆北京很久了,首都的名胜古迹一直没好好逛逛(长城、天坛这些常用景点都没去过)。好像都有这个规律吧,黄金周拼了命往挤外地挤,本地的景点放几年都不肯去。
上周一婆婆跟团来北京,我当然是全程做陪了(其实是50%),主要的工作是帮老人家照相,在北京天津各逛了一天。导游mm挺好非常的好,在天津之外的行程里面让我免费跟团就餐交通,并且提供了2天的免费住宿,来自家乡人民的温暖非常非常的感人。行程很紧,“上车睡觉,景区拍照”的规律没有被打破,还好能有照片提醒你去过哪些地方。行程强度非常大,一天下来绝对的腰酸腿疼,婆婆的体力比我好多了,看起来一点也不累,倒是我抓紧任何能休息的机会或坐或躺。婆婆身体这么棒挺开心的,同时开始计划着稍稍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
放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发几点牢骚,纯学术讨论:
一、这团按计划应该逗留6天,因着很不靠谱的原因缩短成了4天。行程的缩短严重影响了旅行的质量,一个又一个的景点象在完成任务,前门进后门出。
二、行程的安排不太人性化,缺乏适度的灵活性。没有首先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文化的内涵也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整个的行程里面,游客们累了几天只记得去过哪房子是什么样子,不能跟伟大首都首善之躯联系起来,更别提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了。
三、景点的设计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个人认为能代表北京的不单单是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安门,后海胡同才是真正的特色。
四、抛开先入为主的对北京的了解,仅以这两天在旅行团的感受,理解的北京跟真实的北京是有很大出入的。身处旅行中周围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将其中的人与周围的环境隔开,可能这也是跟团和自助游最大的区别,不能近距离的快速的真实的感受一个地方。
阅读
经过时间检验的书籍是很值得阅读的,类似看好的电影。一个导演带着自己的团队花至少半年的时间付出巨大的劳动做出一步电影,你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看完。你的2个小时vs一个团队的半年+的时间和思考,一定是有收获的。
阅读应该是一件很剥削和取巧的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吸收海量的信息,加上一定的信息整合和分析的能力,一定会在需要的时候给你帮助。
最近在看历史和经济学的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别人18世纪就能有这种境界,我现在在干嘛,差距这么大。上次去第三极本就想买,robbie忽悠我郎咸平说过没几个人能真正看懂,也好,下了个电子版的省了不少钱。
历史类之前比较关注跟曾国藩有关的清史类书籍,现在觉得可能明史更能跟现实发生一点关系,相比清朝应该更纯粹些。“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体度上的深层次驱动力是想通的。
SHE
she来北邮签售,网上有卖黄牛票160,真后悔之前办五月天个唱没把票拿网上去卖。电子商务的不敏感+人太老实本分厚道,多好的一个发财机会就这样去了,我去...
去导师办公室汇报进度,刚巧路过科学会堂,一群热情的歌迷堵在後门口,一排保安挡在门口。心里汗一个,mayday来的时候可是收了100大元一个的保安费,看着今天这数量也得不少钱吧。
伴随着人群的骚动保安进行了三次彩排,就是不见she出来。正要走,她们出来了,什么也看不见,xxx需要补钙...
5 条评论:
请问,婆婆 是姥姥还是奶奶,还是...?
dad's mom.该叫奶奶?
婆婆就是奶奶,汗.越来越觉得你写的东西有点意思,很精练,思想表达也很到位.一直在想,是你自身的表达能力好,还是人到了这个年纪就能够写出精练的东西.看来人都有当作家的潜力,如果不像考试限定题目的话,写出的东西都是有点耐看的.越来越觉得我们有点偏向所谓的文学了.如果我经常也在这里留言,是不是什么时候也能被人家奉承一次有文才?期待.
亚当斯密确实看不懂。我下回把卡莉那本买回来
呵呵 外婆很健康哦 不错啊~~我们家那边外婆就叫婆婆,奶奶就是奶奶啦 呵呵
发表评论